1万名工人有383台机器人!2022上海将发力这些新赛道新业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世界机器人2021工业机器人》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是246台/万名工人;而在上海,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383台/万名工人。 上汽大众MEB智能工厂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纯电动汽车智能工厂,应用超过1400台工业机器人;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是上海首个建成投产的自主品牌机器人智能工厂,机器人密度980台/万人…… 一系列数据显示,上海数字经济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接下来还有哪些新赛道、新动能? 上海证券报记者1月17日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2022年,上海将做点链圈,以智能工厂为点,以产业链带动为链,通过产业园区、人才、金融等优势相互赋能,打造智能制造新生态。 新赛道:智能工厂建设兼具“高大上”和“小而美” 其中一大举措是,上海要分级分类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 “智能工厂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和主阵地,会涉及智能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等集成应用,自2020年起开始实施智能工厂建设行动计划(即‘10030’工程),深度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人士说。 2021年,上海市智能工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参与线上测评企业突破1000家;组织100余位智能制造专家线下问诊把脉企业近100家;2家企业斩获国家级第五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5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挂帅名单,15家企业20个场景入选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荣誉称号。 上述人士表示,进入2022年,上海将按照金字塔结构,根据标杆性智能工厂引领、智能工厂示范、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推广三个层级,形成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既打造“高大上”智能工厂,又培育“小而美”智能工厂。 其中,以上汽乘用车为代表的标杆性智能工厂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也是行业俗称的“工业4.0”灯塔工厂。根据规划,到2022年底,上海将打造10家“上海市标杆性智能工厂”,争创4家至5家“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 同时,上海还将开展“一业一策”,针对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时尚消费等6大重点产业,推动智能工厂建设,推广1000+行业特色典型智能制造场景。 为向世界一流水平的“智造之城”迈进,上海还要重点推进装备“双数”工程,即数字化制造装备和装备制造数字化,让智能工厂成为数字装备的赛马场。争取到2022年底,上海市累计超过“2000+”规上企业线上测评(规上企业覆盖率23%),超过“200+”规上企业线下诊断。 新动能:高端智能装备从 “跟跑”“并跑”向“领跑”迈进 为增进数字经济新动能,去年发布的《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高端引领、数字驱动”的产业发展思路。规划提出,上海要推动装备数字化和生产数字化。重点加强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VR/AR等数字化技术赋能;培育15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达10亿级、具备行业一流水平的系统集成商,增强智能制造成套系统、数控机床加工系统精细化加工能力。 “到2025年以前,上海要建设高端装备市级智能工厂40家以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人士说,上海将重点推动智能制造装备、高端医疗装备、微电子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快速增长,加快船舶海工装备、高端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创新升级,重点细分领域从国际“跟跑”“并跑”向 “领跑”迈进,全市高端装备产业规模突破6500亿元,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数达到11家。 智能机器人领域,上海要以场景引领、核心突破为重点推进产业发展。 一是推动工业机器人升级。发展应用于加工、装配、焊接、打磨、码垛、分拣、洁净等场景的高精度工业机器人,突破具备柔性交互与高仿人化特征的6轴及以上协作机器人与自适应机器人。 二是扩大服务(特种)机器人规模。发展应用于清洁、教育、养老、娱乐、商业服务、公共服务等场景的服务机器人产品,推动骨科、腔镜、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与康复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开发安防巡检、诊断维修、应急救援、农业生产等领域特种机器人,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机器人融合应用。 三是突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发展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精度传感器及智能模组等,提升机器人核心关节可靠性与性能稳定性。 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记者从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接下来,上海从以下领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一是推动传统车企、新势力、科技公司高质量发展,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二是推动“三智”(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技术创新,支持重点攻关环境感知、决策算法、控制执行、车载交互终端、高精度地图、路侧设备、信息安全等。 三是加快商业化落地应用,支持相关示范区加快robotaxi规模化试点,支持在特定试点区域内,开展智能公交、无人环卫、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探索。 四是推动政策、标准、品牌等协同发展,加强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建设。 其中,临港新片区将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主阵地之一。根据此前发布的《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项规划(2020-2025)》,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要基本形成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多维度、多领域产业链体系,推进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 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基本建立汽车电子、感知计算、车联网通信、线控技术、智慧交通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形成3家左右产业竞争力和规模水平具国内领先的整车企业,产业链关键技术领域都具备2家以上国际领先水平的零部件头部企业,智能网联整车产量超过100万辆。 推动金融赋能产业数字化建设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创新增长极与核心技术策源地,下一步上海会如何跨越难点、堵点,进一步提升高端制造业影响力? 对此,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人士表示: 一是要提升对新技术的运用能力。本轮制造业升级来自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但新技术从诞生到使用有一个转化过程。建议智能制造集成商要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新技术,以更好地为智能工厂服务。 二是提升智能工厂覆盖规模。“上海市智能工厂”覆盖的规模远不及目前规上企业的数量,接下来要考虑扩大覆盖面,争取“十四五”期间,向所有规上企业铺开。 三是提升产业链思维。由于新技术更新迭代需要时间,产能天花板很快就会出现。接下来推动数字供应链等建设,力求通过优化供应链来提升效率。 该人士还表示,上海还将借助金融的力量进一步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例如,上海通过推出智能工厂集成商推优目录、智能工厂案例集等,推动银行和金融机构走进“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类企业,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保定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保定,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