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加剧,自动化装备行业迎来新契机?国内相关上市公司大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为0.34‰。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50429万人,比上年增加11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8467万人,比上年增加885万人。
国家统计局此前曾发布2020年的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这意味着,2021年的出生人口又较此前一年下降了138万人。
而梳理近十年的年度出生人口数字,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下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1-2015年,中国的年出生人口数都在1600万之上。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当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2017年的出生人口达到1723万人。不过,2018年之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的生育势能就已经基本释放,当年出生人口降至了1523万人。2019年中国的出生人口下降到1465万人。2020年则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当年出生人口为1200万。
数据一出,中国“老龄化”占比持续上升等热点话题,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
一起来看下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社会标准: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规定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可以看到,无论是传统标准还是新标准,本次统计数据都表明:我们现在处于轻度老龄化社会。
增长率放缓,老龄化加速,这种变化,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和社会养老压力的加大。
增长率放缓、老龄化加速、带来用工慌
以前的招聘现场,都是工人排排站,等着老板来挑。然而,现在却反了过来。眼下,工人挑老板,这样的招工场景正在各个制造厂上演。从“老板挑员工”到“员工挑老板”,可谓是风水轮流转。
制造业用工慌话题也是屡谈不止,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显示,制造业岗位当前存在较大的用工缺口,在新进排行的29个职业中,有20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近七成。
而且,《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还显示,到2025年,该缺口或将达到2985.7万人,将近3000万人,同时,缺口率也将接近50%。足以见得,制造业多么的缺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愿意从事单调重复的车间工作,制造企业普遍面临用工难,即便月薪达到上万元很可能也招不来一个技术工人。
如今经济发展之下,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做工人,这也是“用工荒”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此前,人社部就发布过2021年新增的18个新职业,有二手车经纪人、调饮师、汽车救援员等。而且,自互联网兴起以来,我国还诞生了许多新行业,例如互联网、电商、自媒体等;同时,也诞生了不少的新职业,像是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等。
早些年的时候,没学历、没技能的人们只能选择去打工,而工厂就是大家唯一的选择,可如今各类新行业诞生,年轻人的机会以及选择都变得更多了,同样不需要学历,大家能做的工作也更多了。
做工人不再是许多人唯一可选的工作,同样不需要学历的工作也有不少,年轻人怎么还会去工厂工作呢?
综上所述,造成“用工荒”的主要原因就是劳动人口减少、工厂要求“苛刻”、年轻人就业选择增加。除此之外,其实工作枯燥单一、待遇不高、工作不稳定等原因,都是许多年轻人不愿去的原因。
那么机器人会是用工荒解决之道吗?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升高,未来会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长期支撑吗?先来看,用工慌问题,制造企业招工越来越难,对于企业来说一般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提高工资,二是利用工业机器人或自动化技术升级减轻及人工成本压力。
国内制造业平均工资不断提升,且单纯的提高工资已经对当下的年轻人毫无吸引力。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原材料等各种成本上涨,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逐年下降,以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的需求十分迫切。
再来看老龄化问题,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应用经济学教授Daron Acemoglu、波士顿大学Pascual Restrepo的一项研究中表明,1993年~2014年期间,对机器人投资最高的国家是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国家。
数据结果来看,老龄化速率每提高10个百分点,每1000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数量就增加0.9个。
对比一些同样出生率低的老龄化国家,例如日本,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是运用工业机器人填补劳动力的人口空缺,二是运用服务机器人为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在IFR发布的 2019 年全球国家与地区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数据中显示:新加坡(918 台/万人)、 韩国(855 台/万人)和日本(364 台/万人)为前三名,中国则以187 台/万人排在全球第15位,仍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诸如韩国、新加坡和德国这些国家均为老龄化国家,但也是工业机器人密度排名靠前的几个国家。
数据来源:IFR,东莞证券研究所
除了老龄化问题,同时,我国劳动力单位成本也有所上升,我国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从2012年的41,650元增加到2018年的72,088元。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逐渐消除了国内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大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延续。在以上的背景下,为了减少人口奖金减少的影响,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密度,制造业对自动化装备的投入和改善可能会进一步加速。
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技术、成本足够诱人吗?
老龄化、招工难、人力成本增加的背景之下,再次让更多的企业开始考虑机器换人、自动化升级,但很多中小企业在考虑当中更多了一份担心,工厂购入设备需要资金,机器换人划得来吗?
首先来看,很多中小型企业并没有将机器人部署到他们的运营中的原因是似乎没有训练有素的能够使用和维护它们的工人,也就无法最大化投资回报率。
除此之外,除了机器人本身要花钱,招聘懂得工业机器人编程、维护的专业人员也是一笔支出。这些因素都会让中小企业负责人觉得总投资太大。
那么,与人力相比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和效率到底如何?也有人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现在全球范围内人力成本依旧廉价且高效。如果企业选择转移生产产地,例如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将产业转移至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地区。当地的生产成本低于工业机器人的运行成本,那公司为什么还要选择工业机器人代替廉价的人工呢?
不过,对于这一问题,也有人给出了反驳。
“以前客户决定购买机器人设备,主要考虑的是人员替代成本的计算,但是从去年的疫情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自动化在应对突发状况时的价值。”某机器人公司员工说道。
“机器人的成本没有预期那么高。每台机器人的纯成本在2万元到七八万元不等,按照一台机器人替代一名工人计算,半年到一年就能赚回成本。”某公司技术负责人对媒体表示。
关于工业机器人成本下降明显,在之前的深圳工业展中,就有某厂家明码标价——含税8500元/套(备注:代理价格,需要至少购买10套,而且只包含机器人本体,并不包含夹具、治具等其他配件)。
还有一种新型业务模式也在试图降低投资投资成本,“机器人即服务(RaaS)”业务模式降低了用户通过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的门槛,客户不需要对硬件进行投资,所以公司不需要有固定资金、固定成本,也不需要专门的机器人操作员。
近年来,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产业和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的规模扩大。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8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预计2021年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976亿元,2022年更将达到2087亿元。
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企业众多,经营规模、经营利润呈“金字塔”状分布,极少量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共同构成金字塔顶端,这些企业既是产品的提供者,同时也能为客户提供综合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一些海外厂商仍占国内大型项目、复杂项目为代表的高端市场的主要份额,提供了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综合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同时,国内大供应商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上取得突破,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目前,全球即将迎来工业4.0时代,作为主要标志之一的工业自动化已经成为最热门的创业方向。因此工业自动化的前景也是一片光明。
人工无法完全被取代
随着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逐渐普及,工厂内重复性高的工作肯定会被替代,普通工人的数量也会逐渐减少,但是相应的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维护技术人员会增加。因为即使制造流程不需要工人参与,但也需要人工对机器人进行编程、维护,从而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的运转。
举个例子来看,不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时候可能需要几十人操作一条生产线,大规模更换工业机器人以后,可能只需要几个人进行辅助工作,且这些人更多的人是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编程、维护等。
在人社部发布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中显示:67%从业人员中的企业或公司是有在引入工业机器人或智能制造生产线作为生产设备的,可见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的岗位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
44.44%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是专科学历,1.48%为硕士研究生,45%的学历为大专及以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就业门槛低。而且,在这份报告中更是显示:45%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薪资是当地平均工资2倍,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薪资普遍高于当地平均薪资。
我们一直在讨论机器换人能够应对老龄化、少子化、招工难的问题,但机器换人并不是不需要人了,相反恰恰最需要的还是人。在这个过程中,减少的是一些只进行重复劳动的普工,而专业的技术工人需求必然会大幅提高。这一类人才去哪里找?如何培养更多适合的人才,都还是待解决的问题。
加快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在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确可以填补一部分劳动力的缺失。但工业机器人在应对老龄化的问题上,显然不会是万能的。不然作为一个拥有众多世界顶尖工业机器人技术和企业,且工业机器人密度较高的国家——日本也不会将退休年龄延迟至70岁,以应对少子化、老龄化而引发的社会性劳动力危机。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一定会进一步加快促进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老龄化不仅仅意味着年轻劳动力的减少,也意味着智能制造将迎来高速发展。制造企业必须依靠技术升级,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才能在社会老龄化、人力成本上升、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取得平衡。
随着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自动化装备制造进入了进口替代和快速推进的阶段。近年来,一些自动化装备制造企业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研发经验,拥有许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这种优势保证了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进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为进口替代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和调整。发达国家希望通过新的技术平台提升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继续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握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资金、技术、政策等产业要素回流到这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这势必冲击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跨越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任务迫在眉睫。在我国制造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的情况下,自动化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保定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保定,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