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人“上场”、机器人集结,冬奥“黑科技”背后“风口”将至?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冬奥会”)在北京开幕。这是一场冰雪世界的竞赛,滑雪、滑冰、冰球、冰壶等激动人心的赛事会在冬奥会中进行。时隔四年的冰雪之约,在科技冬奥、绿色冬奥的理念下,让世界“一起向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第一个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的冬奥会。北京冬奥组委不仅要再一次让激情“点燃”冰雪,还要承担疫情防控的压力。
由此,大量的AI“黑科技”被搬到台前,AI手语主播在这个冬天“用技术跨越声音的障碍”,让科技带来温暖;线下防疫机器人、引导机器人、递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也云集冬奥村,这些都折射出我国AI行业“十年磨一剑”后的崛起,也显露出机器人的“风口”欲来。
不过,作为智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机器人产业乃至AI行业依旧挑战不断。技术密集型产业前路荆棘,市场认知、供需关系、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生产等重重难关依旧横亘在工业制造体系完整、消费市场庞大的土地上。
虚拟人进驻北京冬奥会
不久前,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打造的总台首个AI手语主播正式亮相,这位身着白色西服裙装、形象亲切自然、气质优雅的短发女性经过长时间的智能学习,能为观众提供专业、准确的手语解说,其掌握的手语词汇规范都来自《国家通用手语词典》。从北京冬奥会起,她将全年无休,为听力障碍群体做好报道。
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图源:央视新闻
而在此之前,抖音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横空出世,发布第一条视频就登上热搜,获得300多万点赞,同时涨粉丝数上百万;数字孪生主播N小黑和N小白合作连续直播新闻,不间断运行了70天后自曝“虚拟人”身份,震惊四座;“职场女性天花板”崔筱盼获得“2021年万科总部最佳新人奖”……
如今,颇受关注的虚拟人已经进驻北京冬奥会,立志于“这个冬天,用技术跨越声音的障碍”。在关注冬奥会的观众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听不到赛场的声音,但他们一样关注冬奥会的赛事,渴望感受比赛的激情。据统计,全球约4.3亿人有中度及以上程度的听力障碍,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中国有听障人士2780万。
AI手语主播和被大家所认识了解的虚拟人一样,都有着以假乱真的外貌。从“她”的表情、口型、毛发、服饰、身形五大维度打造3D高精超写实的数字人AI模型,让AI驱动的数字人表情更加亲切自然。
以假乱真的外貌以及流畅自然的动作,都不再是虚拟人领域最令人惊叹的成就。陆续出现在大众眼前的虚拟人大多都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其专业素养、职业能力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
例如,柳夜熙妆容精致且具备一定的美妆知识和化妆水平;主播N小黑和N小白能够及时、迅速、准确地播报新闻;崔筱盼负责催办预付应收逾期单据的工作,负责催办的核销率达到了91.44%;AI手语主播也同样在手语和赛事播报方面“下了一番苦功夫”。
体育赛事往往紧张激烈、跌宕起伏,手语主播不仅要精准把握赛事动态,还要能准确翻译信息。据了解,百度智能云采用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一套复杂而精确的手语翻译引擎,可实现由文字及音视频内容到手语的翻译,再通过专门为手语优化研发的自然动作引擎,进行虚拟形象的驱动。
这些技术使得AI手语主播具备高可懂度的手语表达能力和精准连贯的手语呈现效果,最终让这位白衣主播如身经百战的将军一般,在镜头面前沉稳地向观众们传达冬奥会赛事动态。
“从北京冬奥会开始,我将全年无休用AI智慧为听障用户提供手语服务,让他们快捷地获取比赛资讯!”AI手语主播用清朗的声线向外界承诺。这意味着,在到来的北京冬奥会赛事里,还有一场无声的“比赛”在虚拟人的手中开启。
机器人吹响“集结号”
科技感是北京冬奥会的特色之一,云转播、智能裁判、智能防疫消毒、数字人民币等种种数字化应用体现在了冬奥会中。
与虚拟人相对的、拥有实体的机器人在北京冬奥会中吹响“集结号”。防疫机器人、引导机器人、递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各类机器人“黑科技”都在冬奥会中“一展拳脚”。
早在2019年,北京冬奥服务型机器人创新产品测评比选大赛就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启。据新华网报道,彼时有26家企业的51款机器人产品参加公寓入住、颁奖、移动售货、社区配送、点菜送餐等九大类应用场景的角逐,只为遴选出技术先进、功能创新、安全可靠的优秀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插上“科技的翅膀”。
新华网援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等专家观点称,该比赛是面向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技术大比拼,有力推动服务型机器人在客房服务、器械运送、导览翻译、安防巡检等众多领域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令冬奥会科技感十足。
例如,碧桂园千玺机器人集团研发制造的智慧餐厅助力北京冬奥会的后勤服务,该餐厅最大特点是采用了汉堡机、煲仔饭机、炒菜机等十余款智能烹饪及传送设备,高效且减少交叉接触;百度地图上线“冬奥专用道导航”服务,全面保障赛时城市交通和公众出行平稳有序;百度智能云通过“3D+AI”技术,将竞技体育的专业知识、比赛场地、打分规则等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助力冰雪赛事的观看解说;猎豹移动投资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公司猎户星空在冬奥会期间提供公寓入住、移动售货、点菜送餐、导览翻译等服务……
碧桂园千玺机器人集团提供的智能烹饪设备煲仔饭机,图源:碧桂园官方微信公众号
猎户星空的机器人产品“智咖大师”,图源:猎户星空官方微信公众号
与此同时,京东物流的智能无人配送车、无接触智能配送柜、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也已进驻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据了解,为推进科技防疫,京东物流在多个冬奥会场馆内陆续投用14台室外智能配送设备和3台室内智能配送设备。这些设备基于智能规划路径、自主移动等智能驾驶技术,能够提供高效的无接触配送服务,目前用于冬奥会期间的场馆内物资配送、行李搬运等。
北京冬奥组委官宣五棵松场馆服务筹备情况,智能物流机器人担当重任,图源:北京冬奥组委官网
为进一步落实无接触配送,京东物流还将陆续投用23套双面智能配送柜,最大程度避免存、取件人的直接接触,解决冬奥会场馆内“最后一公里”的无接触配送难题。
此外,京东物流在冬奥会主物流中心引入智能仓储管理设施,对高风险物资实行自动化管理及分拣,降低库内操作工人接触高风险物资的几率,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的仓储管理,有效应对进口物资仓储管理的防疫压力。
2022年1月23日,北京冬奥村迎来预开村,这个从选址设计到建设完工历时5年之久的特殊村庄正式向世界各地冰雪健儿敞开。而在冬奥村的“软装”方面,形形色色“集合”起来的机器人,是“科技冬奥”的证明。
冬奥会背后的风口
世界正迎来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而在冬奥会上出现的各种“黑科技”机器人以及虚拟人,都折射出中国近年来在AI、机器人行业正成为“风口”的发展趋势。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彰元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下,机器人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无论是从劳动力紧缺的角度,还是从降本增效和智能化提升的角度,该行业都面临利好,目前该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资本持续涌入,行业热度提升明显。
“在实业兴国和科技兴国的主基调下,以机器人为代表的硬科技投资逻辑未来几年变化不会太大,更多的变化会体现在细分产品领域和专业度上,投资关注点也会从前期关注团队、产品和技术转向到更加关注落地性、客户反馈和营收情况等。”卢彰元表示。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表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工业机器人是制造系统中最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加重,制造业成本增加,制造的各个环节都将用到工业机器人,这有助于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问题。
“我国具有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和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吴琦表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技术研发、市场应用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消费最大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最大国。
“工业机器人方面,我国具有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工业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与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工业机器人产业将加快步入智能化时代,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吴琦分析道。
独立经济学家、财经评论员王赤坤指出,我国产业升级和人工替代需求更加强烈,虽然整个行业尚处于成长早期,但我国市场基数庞大,特别是制造业,需求和应用场景丰富,整体规模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加上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迭代速度很快,供需两端优势明显,我国的机器人发展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机器为何而“卡”?
尽管我国AI、机器人产业未来可期,但也伴随着种种挑战。
回顾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卢彰元总结为高开低走:上半年增速较快,下半年增速下行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以及限电等因素带来的综合影响。
“当前工业机器人一方面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市场的认知度仍有待提升,下游客户对于投入产出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机器人厂商大部分增收不增利。”卢彰元表示。
王赤坤指出,机器人代替人工,固然有投入成本、配套成本、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但机器人行业整体处于形成阶段,该阶段整个行业市场教育不足,消费习惯尚未形成,行业消费规模小且投入和供应不足,行业增速不大,造成整个行业供需两不旺。
与此同时,技术方面的难题也屡屡被提及。吴琦直言,我国机器人产业还面临电机、主轴、减速器、伺服机等高端部件和集成技术的“卡脖子”顽疾。
投资人、北京市知识产权库专家董新蕊指出,伴随着对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要求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的影响由“机器代替人”变为“智能制造”,趋势方向是自动化、标准化、集成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但国产工业机器人与世界水平还存在显著差距,而且减速器、传感器、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
从2013年起,中国已经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卢彰元指出,回顾“十三五”时期,我国机器人密度已获得较大的提升,从不及国际平均水平到赶超国际平均水平,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下,机器人迎来快速放量期。
从优长板角度看,如今我国的机器人应用技术与行业渗透程度都在持续提升,部分细分产品亦逐渐从份额和技术上赶超国外,如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
“从补短板的角度看,核心零部件依然是需要重视和攻克的难题,包括减速器、高端伺服电机、传感器、编码器等核心部件,大部分市场份额依然由外资占据,提升国产自主率已成共识。”卢彰元总结道。【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保定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保定,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