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高企 动力电池上市公司利润“跳水”
原材料涨价持续高涨,动力电池上市公司业绩承压。
6家动力电池上市公司披露Q3业绩,仅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两家营收、净利双增,其余4家利润同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1家环比Q2下降近9成。
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景气度持续不减,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已经超越2020全年表现。其中Q3销售94.5万辆,同比增长170%,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6GWh,同比增长116.2%。
动力电池需求旺盛,电池企业满产满销,装机量均有大幅提升,营收集体看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营收增幅翻番。
市场爆发性增长远超预期,供需错配导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2021年以来,因下游景气高涨,动力电池原材料供不应求,四大主材、镍/钴/锂/铜/铝、氢氧化锂、碳酸锂、六氟磷酸锂、PVDF、VC等价格集中上扬,部分辅材较年初上涨数倍,甚至“一货难求”。
受此影响,动力电池成本陡增,利润被挤压,尤其已经在上半年自行消化了一波原材料涨价后,上市公司净利润普遍“跳水”。包括比亚迪、国轩高科、欣旺达、鹏辉能源Q3净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亿纬锂能、欣旺达、鹏辉能源净利润环比Q2均有下滑。
业内的判断是,2021年这轮原材料紧缺及涨价趋势有望延续至2022上半年,动力电池成本高企利润明显承压,除老大哥宁德时代因议价能力强,上游供应链绑定深,毛利率出现些微增长外,其余企业因成本上涨暂时无法传导,毛利率集体走低。
包括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和鹏辉能源的Q3毛利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其中,亿纬锂能Q3毛利率为21.53%,较去年同期下降近十个百分点,其Q3净利润环比Q2下降了14.17%。
国轩高科和鹏辉能源的毛利率也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两家公司Q3的毛利率均为15%左右。相较2021Q1,前者降幅超过9个百分点,后者下降约3个百分点。
基于此,动力电池涨价情绪逐步蔓延,部分锂电企业开始酝酿上调电池产品售价,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
近期,包括比亚迪、国轩、鹏辉能源、卓能新能源、海宏科技等电池企业传出调价商洽函,表明难以消化原材料涨价压力,拟再次就双方已签订订单进行二次磋商,具体细节与商务条件可再商榷。
可以看到,随着上游材料的涨价压力日益加剧,锂电池涨价潮已经从数码、小动力向动力,二三线企业向头部企业蔓延。
不过,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尚未明确释放涨价信号,电池企业与车企的涨价谈判陷入胶着状态。
车企普遍担忧,动力电池价格一旦上涨,会带动终端售价上涨,to C市场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A00级市场。但大部分车企也愿意通过账期、绑定合作、金融合作等其他形式,缓解电池企业资金压力。
目前,动力电池成本策略主要有,一是基于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头部电池企业因采购规模大,议价能力强,可通过长单锁价、投资控股等形式锁定核心原材料价格,获得成本优势。
二是通过创新材料体系、工艺流程优化及创新系统结构,降低材料单耗、提高产品良品率、提升能量密度,进而降低动力电池成本。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影响,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意识到上游原材料供应链的重要性,通过自建、并购或参股等方式,扩大产能规模,不断提升原料自供占比,提升产能利用率,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尤其在大规模扩产新周期下,动辄数十GWh的产能对锂电材料的要求想十万吨级及以上迈进,供应链安全成为首要任务。
为此,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均在加快上游原材料的布局,加快与供应商签订保供协议、入股、合资建厂、积极开拓新供应商,穿透性采购关键原材料、布局矿产资源、布局电池回收,全面提升企业供应链竞争力。
如宁德时代仅LFP领域就已与德方纳米合资布局多个LFP材料项目、战略投资湖南裕能、江西升华与常州锂源,又在湖北宜昌投资320亿元建设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大幅加码LFP材料产能。
国轩高科在上游材料的布局也涵盖了锂、钴、镍、前驱体、三元材料、LFP材料、钛酸锂、正极、负极、铜箔、隔膜、电解液、添加剂等;亿纬锂能相继锁定钴镍资源、锂盐、铜箔、隔膜等上游原材料,近日又与中科电气成立合资公司加码负极材料。
可以预见的是,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动力电池成本高企已成定局。动力电池企业正逐步打破以往单纯的买卖关系,打造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展战略合作,推动供应链协同发展,重塑新型供应链模式。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保定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保定,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